- 玉中科普
中醫師成長的三大“坎”
中醫深厚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她高層次的精華部分不能像現代醫學那樣能被人們廣泛地接受。一個現代中醫師在成長中會遇到三大“坎”。
第一個“坎”就是對中醫根本之理的領悟不過關,即對“四大經典”不通曉。
中醫的“理”蘊涵在四大經典中,雖世易時移,理并沒有改變。理明,法自明,就能解決實際問題。清代吳江大醫士徐靈胎在《慎疾芻言·宗傳》中曾指出了中醫學的必讀之書,從中我們能領略到四大經典在中醫學習中的地位。當代中醫學之所以學術上百花齊放幾十年而沒有質的提升,其根本問題在于對理的研究不透徹。理除了自悟外,更需明師傳道授業解惑。
第二個“坎”是“中藥”一關難過。
現在的中醫師,有多少人能對常用中藥的性狀、炮制、配伍有一個較深的了解呢?中藥是中醫治病救人的一大利器,如果對這一利器沒有深入的研究,臨床恐怕很難有大的提高。在對中藥的研究學習上,傳統教育下的臨床中醫師要比現代教育體系中走出來的中醫師強得多。
第三個“坎”是對現代醫學知識、技能、思維的運用難過關。
現實工作中要求中醫師用現代醫學術語與患者對話,作出現代醫學的診斷。可是,畢竟個人精力有限,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時在一個頭腦中運行,對許多的人來說,還不是很容易。
中醫的根本在理,明理后才有法、方、藥,可理難明;中藥是利器,但能達到運用自如者有幾何?現實工作中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獨立理論體系的中醫又如何與現代醫學知識相結合呢?這值得我們思考。(摘自《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