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中科普
調好體質不生病!中醫九大體質,你是哪一種?
為什么你經常感冒,拖著不容易好?
為什么你動不動就出汗,整天都很累?
為什么呼吸道疾病老是與你陰影不離?
不同的體質有什么特點
讓我們一起走進中醫體質辨識
一、平和質:健康派
體質特點
這類人群體形勻稱健壯。不易疲憊,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屬正常的體質,平素患病較少,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調養方式
1、飲食有節,不要過饑過飽,多吃五谷雜糧,少食過于油膩及辛辣之物。
2、勞逸結合,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充足睡眠。
3、參加適度的運動,年輕人可跑步、打球。老年人可散步、打太極拳等。
4、食療:生姜。生姜是一種發散性食物,可以達到溝通表里的作用。
二、氣虛質:氣短派
體質特點
表現為肌肉松弛,就是我們常說的“虛胖”。講話聲音低弱,容易氣喘吁吁。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容易出虛汗,經常感到乏力。舌淡胖,邊有齒痕。寒熱耐受力差,一降溫就怕冷。
調養方式
1、宜食用益氣健脾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豆漿、雞肉等。
2、作息規律,不要過度勞累,中午可小睡。多與別人交談,避免過度思慮。
3、鍛煉不宜太劇烈,適合做一些舒緩的有氧運動。
4、食療:紅薯。紅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有補益氣力的功效。最好的食用方法是蒸。
三、陽虛質:怕冷派
體質特點
體形白胖,手足冰涼,腹部、腰膝怕冷。耐受不了冬寒,夏天耐受不了空調冷氣。舌淡胖。這類人群很常見,多為城市人群、女性為高發人群。
調養方式
1、避食生冷食物,特別是冰鎮飲料。可以在三九天進食羊肉、蝦、核桃仁、韭菜、鱔魚等補陽食物。
2、冬季尤其要注意足下、背部、上腹及下腹的防寒保暖。
3、食療:羊肉。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中醫認為可以補腎壯陽。
四、陰虛質:缺水派
體質特點
兩頰潮紅,手足心熱,皮膚偏干,易生皺紋。口干咽燥、喜冷飲而不解渴,容易失眠,舌紅苔少。能耐受冬季,不能適應燥熱的氣候。
調養方式
1、此類人群體熱現象比較明顯,但不是真的火。因此要多補水,平時宜食黑魚、鴨肉、綠豆、冬瓜、梨、葡萄、百合等養陰生津潤燥的食物,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韭菜、蒜等性溫燥烈之品,戒煙酒。
2、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
3、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
五、痰濕質:肥胖派
體質特點
腹部肥滿松軟,皮膚油脂多,汗多黏膩,肢體沉重、胸悶困倦,痰多,口中黏膩或甜的感覺。舌苔白厚膩。
調養方式
1、避免肥甘厚味,戒酒。平時易多食山藥、芡實、蓮藕等健脾化濕之品。不宜食用肉類、骨頭、海鮮、動物內臟、核桃、芝麻等。
2、此類體質的人一般不愛運動,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
3、居住環境保持干燥,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若有異常,及時治療。
4、食療:薏仁。《本草綱目》上說:“薏仁健脾,益胃,清熱,祛濕”,痰濕體質的人可以做薏仁芝麻湯,每晚臨睡前飲用。
六、濕熱質:長痘派
體質特點
體內產熱過多,平時面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常感口干苦、口臭或口中異味,心煩易困倦,大便黏滯,小便有發熱感。
調養方式
1、飲食需清淡,宜食甘寒苦寒功效的食物,如綠豆、黃瓜、絲瓜、苦瓜、葫蘆、芹菜等。不宜食用羊肉、狗肉以及火鍋、燒烤等。戒除煙酒。
2、適合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
3、食療:白蘿卜。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濕熱體質的人可以經常做蘿卜絲餅,當作主食食用。
七、氣郁質:郁悶派
體質特點
此類人體型一般偏瘦,多為長期情志不暢,感到悶悶不樂,焦慮不安,多愁善感,睡眠不好,喉部經常有堵塞感或異物感。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調養方式
1、此類人群最重要的是心理調適,培養樂觀的精神。遇事多與家人朋友交流或通過一定方式宣泄。
2、平時宜用小麥、黃花菜等。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
3、運動有助于促進氣血運行,如跑步、登山、游泳、太極拳、健身操等。
4、食療:驢肉。《日華子本草》中指出:“驢肉,解心煩,止風狂!”是改善氣郁質的佳品。
八、血瘀質:長斑派
體質特點
血流不暢,常以瘦人居多,面色晦暗,容易出現皮膚瘀青或色素沉著,舌紫暗或有瘀斑。中醫認為氣郁常可導致血瘀,因此常常需要兩者兼顧加以調理。
調養方式
1、此類人群關鍵在于活血。平時宜食山楂、金橘、黑大豆、芋頭、蘿卜等,少食肥肉等滋膩之品。
2、保持足夠的睡眠,但不可過于安逸,以免氣機瘀滯而致血行不暢。
3、可進行一些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舞蹈、健身操等,保持心情愉快。
4、食療:山楂。山楂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經常吃一些用山楂做的小零食。
九、特稟質:過敏派
體質特點
常指的是過敏體質。此類人一般比較瘦弱,面色白。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對藥物、食物、氣味、花粉、季節過敏,皮膚容易起蕁麻疹,往往有一定遺傳傾向。
調養方式
1、首先要查明過敏源,搞清楚哪些東西不能碰。
飲食需清淡、均衡。避免食用蝦、蟹、海鮮、腥類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2、居室宜多通風,保持室內清潔,謹防過敏物接觸。
采訪專家
洪欣,治未病科、傳統療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云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在職研究生班結業。師從國醫名師、上海市名中醫夏翔教授。2017年拜云南省名中醫夏惠明教授為師。2018年被遴選為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
從事中醫工作17年,擅長中醫傳統療法(針灸、推拿、正骨、針刀、穴位埋線)治療:頸肩腰腿痛、腱鞘炎、網球肘、慢性疲勞綜合癥、斑禿、脫發、乳腺小葉增生癥、肥胖癥、失眠、神經性頭痛、抑郁癥、神經性耳鳴、代謝綜合癥、更年區綜合征、眩暈等。中醫體質辨識、健康管理防治慢性病;中草藥、膏方、辨證施膳調治亞健康狀態、痛經、胃痛、頑固性咳嗽等;五運六氣療法治療疑難雜癥。
出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資料整理:醫務科 視頻攝制:沐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