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中科普
查出肺部磨玻璃結節,該如何應對?
近日,玉溪市中醫醫院外一科肺結節專病門診收治了兩位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
患者一
省外退休職工,4年前體檢發現右肺0.7cm磨玻璃結節,遵醫囑1年后復查,結節沒有變化,之后未復查,間隔2年余,到我院就診,復查CT顯示:右肺結節增大到1.2cm,且實性成分增加,遂安排住院,綜合評估后行單操作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確診為浸潤性腺癌。
患者二
農民,1年前行肺CT檢查提示右肺0.5cm磨玻璃結節,遵醫囑1年后復查,結節沒有變化,但患者有家族史,遂安排住院,在全面分析和評估病情后,在CT引導下行肺結節穿刺定位+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確診為原位腺癌。
出現磨玻璃結節,不要慌!
如果你的體檢報告上,出現“肺部磨玻璃結節”的字樣,你會不會瞬間緊張起來?發現磨玻璃結節后,該怎么辦?
什么是磨玻璃結節
磨玻璃結節是指人體肺內出現局灶性密度增高影,CT片上像磨砂玻璃一樣就是所謂的磨玻璃結節。影像學上依據密度可將磨玻璃分為兩種:
1.純磨玻璃結節
純磨玻璃結節指病灶沒有遮蓋肺實質,支氣管和血管可以辨認的結節。
2.混合磨玻璃結節
部分實性結節也稱為混合磨玻璃結節,指病灶遮蓋部分肺實質的結節,其為惡性結節的可能性最大。
怎么鑒別“磨玻璃”好壞?
肺部磨玻璃結節有良性病變和惡性腫瘤之分。良性病變包括肺部炎癥、真菌感染、炭末沉積等,惡性腫瘤就是肺腺癌。
結節的大小
比如大于15mm危險度很高。
年齡
年齡大于50歲是風險特征。
動態變化
結節的動態變化,比如增大就是風險特征。
形狀
結節本身的形狀,大家熟知的分葉狀、毛刺、胸膜牽拉就是惡性特征。
實體成分大小
混合磨玻璃結節的實體成分大小,大于6mm也是一個危險信號。
家族史
有家族史也是需要考慮的危險因素。
怎么觀察處理,多久復查?
<6mm的肺部磨玻璃結節
可在一年后復查胸部CT,若結節增大或實性成分增加,則可于3~6個月后再行胸部CT復查。
病變直徑在6~10mm之間
病變直徑在6~10mm之間,建議半年后復查胸部CT,若增大或變實,有惡性征象者,則考慮手術治療。
>10mm的肺部磨玻璃結節
對于>10mm的病變則隨訪時間縮短至3-6個月,若增大或變實,有惡性征象者,則考慮手術。
有“磨玻璃”到底要不要手術
有報道指出,原位腺癌和微浸潤腺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后,5年總生存率達到或接近100%,而一旦進展至Ⅰ期肺癌,其5年總生存率則降至73%~90%。所以隨訪、胸外科評估,外科手術最佳時機的介入,讓患者能夠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磨玻璃結節手術選擇哪種切除方式
肺結節的切除方式有楔形切、肺段切和肺葉切除,楔形切除手術最簡單,切除的肺組織少,對肺功能影響也最小,純磨玻璃結節位于外周的可以行楔形切除,因為純磨玻璃結節一般是早期肺癌,轉移及復發風險低。對于結節位置較深,無法行楔形切除的建議行肺段切除,也是對肺功能損失較小的一種術式。研究已經實性成分占比(CTR)<=0.25,總直徑≤2cm的肺結節完全可以采用楔形切除。研究證實(腫瘤直徑≤2 cm,CTR>0.5的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肺段切除在OS和肺功能方面顯著優于肺葉切除的,肺段切除可為標準治療方式。
微創手術即胸腔鏡手術,是目前胸外科常用的手術方式也是首選方式,具體又分單孔胸腔鏡、單操作孔(雙孔)胸腔鏡、三孔胸腔鏡以及劍突下胸腔鏡手術,對于肺楔形切除手術優先選擇單孔胸腔鏡手術,其創傷小,恢復快,手術效果較好,對于肺段/肺葉切除則選擇單孔胸腔鏡手術或單操作孔(雙孔)胸腔鏡手術。
肺結節專病門診
發現肺結節,專科隨訪很重要。玉溪市中醫醫院外一科肺結節專病門診(每周一上午門診1診室),為廣大肺結節患者提供專病咨詢、隨訪復查、遠程會診、手術規劃、術后全程管理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