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
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于2022年1月1日正式開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以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腫瘤為特色的中醫專科,也是云南省腫瘤中醫專科聯盟分中心主席單位、云南省醫師學會腫瘤多學科診療成員單位。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自開科以來,突出中醫“扶正抑癌、辨證施治”特色,發揮中醫、中西醫結合優勢,遵循“以人為本”的綜合治療原則,致力于為腫瘤患者提供痛苦少、療效好的治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以人為本 中西醫結合治腫瘤
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要開展良惡性腫瘤的術后康復,以及惡性腫瘤的術前輔助、術后化療,靶向、內分泌、免疫治療,中西醫個體化綜合治療等診療服務。
腫瘤科主任馮亞葵:“中醫藥治療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科室的診治病種范圍較為廣泛,尤其在肺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診治上有一定優勢。”
目前,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內分泌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而中醫藥可以用于抗腫瘤的各個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據馮亞葵介紹,中醫藥治療對患者在術前和術后階段都能發揮明顯療效,若患者術前合并肺炎、咳嗽、胸悶不適,采用中醫藥治療可以減輕炎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若術后傷口愈合困難,免疫功能下降且合并有胃癱、不完全性腸梗阻、肢體腫脹、營養不良、貧血等,中醫藥能促進康復,減輕術后的并發癥,盡快讓患者恢復元氣,增強體力。
辨證論治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在臨床應用上,腫瘤科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辨證論治選用不同藥物。如胃癌患者可以外用理氣健脾的中藥緩解術后的腹脹、腹痛,內服參苓白術散幫助恢復食欲和消化功能,補中益氣湯一類的中藥還可以幫助患者恢復體力,并提高患者免疫力。針對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皮膚大面積皮疹、紅斑、濕疹伴瘙癢,甚至全身皮膚白癜風等情況,腫瘤科于2022年5月研制出一種協定方——解毒祛風散,用于免疫治療后引起的免疫相關性皮疹,目前治療病例達56例。
除科學用藥外,腫瘤科還為患者開展多項中醫特色治療,包括針刺、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藥超微顆粒配方外敷、中藥配方煎水外洗、中藥封包、燙熨治療等項目,治療效果得到了眾多患者的肯定。“針刺療法有清熱解毒、化痰除濕、行氣活血等療效,可以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效果;而穴位貼敷治療是集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療法,在腫瘤治療中應用廣泛,對化療相關性胃腸道不適癥狀、癌性疼痛、腫瘤相關性腸梗阻、癌因性疲憊等病癥有顯著療效。”腫瘤科住院醫師楊品華說。中醫治療腫瘤從患者的整體出發,不僅僅針對腫瘤,還通過辨證論治調理身體綜合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綠色”調護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的長足發展,中醫藥抗癌的價值和療效越來越受到患者認可,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也在這一趨勢下快速發展,通過積極探索腫瘤“綠色”調護這一治療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正常組織功能,延長有效生存期。
“腫瘤‘綠色’調護是新出現的一種治療模式,在低損傷、可持續的綠色治療體系下,針對病人的不適癥狀,借助中醫特色外治技術,從局部到全身,從改善癥狀到增強體質,在癥狀、飲食、情志等方面給病人以個體化、全方位連續的調養和護理。”馮亞葵介紹道。腫瘤“綠色”調護有著獨具特色的慢病管理理念,主張根據不同病勢給予不同治療措施及調護方法,打破勝盛正衰的不利局面。
患者邱大爺每隔一個月都要來腫瘤科調護一次,這次住院前身體有痛感、食欲不好,經過幾天的中醫藥調理,不適癥狀明顯緩解。
“針對這位患者我們主要采用了中藥封包、針灸、熱療等療法,可以有效幫助他緩解痛感。楊品華說。”
住院部像邱大爺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是在手術或者放化療后來到腫瘤科進行調護。一位前來陪護的家屬說:“腫瘤科的中醫特色療法種類豐富、療效明顯,有效提高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醫護人員也非常認真負責,大大減輕了我們家屬的陪護壓力。”
今年4月,云南省中醫醫院“李藝衛生行業專家工作站”落戶腫瘤科,腫瘤科將依托專家工作站的優勢,充分學習專家團隊的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學術傳承和推廣應用的有效方法及創新模式,全面提高中醫藥在腫瘤方面的防治能力,將中醫藥貫穿腫瘤防治全過程,為玉溪中醫藥發展探索新路徑,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