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有方 | 高齡老人患惡性腫瘤,個性化治療助力身體康復!
父母在,不遠游
游必有方
父母一直都是
兒女們心中的依靠
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素質下降
父母的健康問題
也牽動著兒女的心
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案例分享
近日,腫瘤科來了這樣一位腫瘤患者:73歲的可大爺,在本該安享晚年的時節,卻不幸罹患了惡性腫瘤,兒女們為此十分擔心。
診斷:
膽管惡性腫瘤、梗阻性黃疸等,建議2周后返院行下一步治療。但患者術后一直上腹脹痛明顯,伴有惡心、嘔吐,進食即出現嘔吐,身體狀況差,于7月就診當地醫院仍考慮診斷為“膽管癌、麻痹性腸梗阻、梗阻性黃疸、營養風險、肝功能不全”。經住院返家后仍出現食入即吐,不能正常飲食,不能站立行走,腹痛腹脹加重,疼痛牽扯肩、背、腰部,疼痛難忍,自服止痛藥后疼痛無明顯緩解。精神、營養狀況極差,兒女們為此十分擔心。
術后身體不能恢復,后續的抗腫瘤治療該如何進行?
由于可大爺高齡、體質較差,外院認為西醫治療獲益可能性不大。面對這樣的結果,家屬雖焦急不安卻也不敢怠慢。多番考慮后,家屬寄希望于中醫治療,從而前往我院尋求幫助。
膽管癌(BTC)
膽管癌(BTC)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晚期BTC是一種罕見的異質性腫瘤性疾病,預后極差。
市中醫院腫瘤科治療團隊經過討論,認為可大爺的病例存在以下幾個難點:
晚期腫瘤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如何恢復?
晚期膽管癌是一種罕見的異質性腫瘤,預后極差,如何明確后續的抗腫瘤藥物治療方案?
可大爺入院后進行了相關檢查以了解病情,并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和營養評估。腫瘤科醫護團隊組織討論、分析,鑒于患者不能正常進食的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營養治療方案,先給予靜脈腸外營養配合少量流質飲食以營養支持;同時依據國際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為患者制定中醫抗腫瘤方案,通過中醫辨證論治思維,為患者給予個性化中醫藥治療。
依據臨床癥狀,中醫將腫瘤術后出現腹脹、嘔吐、納差等納入“嘔吐”“痞滿”等疾病范疇。腫瘤的發生以本虛為主,氣血不足,則全身臟器均不能得到充分濡養,胃腸功能隨之下降,加之手術后損傷胃腑脈絡,造成氣滯血瘀,中焦氣機阻滯,脾胃不和,因此腫瘤術后病人須以養血扶正溫陽,健脾疏肝,滋養脾胃氣血行氣化瘀為主。
通過積極治療后可大爺病情逐漸好轉。
治療第四日
無惡心、嘔吐,腹部脹滿好轉,少許噯氣,可進少許流質飲食;
治療第七日
無惡心、嘔吐,腹部脹滿明顯好轉,無噯氣,可進流質飲食;
治療第十日
食物由流質飲食過度至半流質飲食后,無惡心、嘔吐,無腹部脹滿,無噯氣,二便調;
治療第十四日
病人無惡心、嘔吐,無腹部脹滿,無噯氣,二便調,飲食基本恢復,可出院回家調理,鼓勵病人清淡飲食,少吃多餐,禁食肥甘厚味之品。
可大爺出院后經過在家調理一段時間后
病情好轉,飲食逐漸增加,
現再次返院接受下一步的抗腫瘤治療。
可大爺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
玉溪市中醫醫院腫瘤科秉持“腫瘤綠色治療”理念,以個體化的、全面的、連續的腫瘤綠色調護,延續至居家調養,讓腫瘤病人得以身心平和的帶瘤生活。
腫瘤綠色調護
以中醫基礎理論及腫瘤綠色治療理論為指導,以醫療護理措施和中醫特色療法為技術手段,以緩解癥狀、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預防腫瘤復發為目的,可使病人機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最終實現與腫瘤共存的長期穩態。
腫瘤慢性期的調護
以攻補兼施為主,可以選用針灸、穴位貼敷、中藥膏摩、中藥灌腸等外治療法,情志上主要采用移精變氣法、順情從欲法,以上方法既可輔助抑制腫瘤生長,又可明顯改善癥狀。在腫瘤基本得到控制,病情穩定的階段,以中醫治療為主,為了預防腫瘤復發,可借助穴位埋針、艾灸等外治療法,輔以飲食調護、情志調護、導引吐納等方法,改善病人的癌體質,改變內環境,促使機體恢復陰陽平和的狀態,使之不再適合腫瘤的生存。